南京

最近陳可辛導演的短片《三分鐘》看哭瞭很多人,乘務員媽媽每年春節都沒法回傢,隻能利用靠站的3分鐘時間和兒子見一面。這個故事改編自真實案例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現實中,還有一些鐵路上的工作人員就連這樣的


最近陳可辛導演的短片《三分鐘》看哭瞭很多人,乘務員媽媽每年春節都沒法回傢,隻能利用靠站的3分鐘時間和兒子見一面。這個故事改編自真實案例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現實中,還有一些鐵路上的工作人員就連這樣的三分鐘都沒有。

△孫保華和兒子孫曉村

72歲的孫保華是一名老鐵路維修工,以前每年春節的時候都要隨車檢修,兒子孫曉村說,5歲以前都沒有和父親一起過年的記憶。長大後,他也成為瞭一名隨車乘務員,每年春節,也和父親當年一樣都在列車上度過,有時候看著外面在放鞭炮,就會特別想傢。

看到車窗外的爆竹,心裡特別想傢

在南京市建寧路街道金川花苑小區,居民大多在鐵路上工作。每年過年的時候,和別的小區相比,這裡熱鬧的氣氛總是要少兩分,很多人傢都要幾個傢庭湊在一起,才能聚起一桌年夜飯。

孫保華傢就是這樣,他的兒子、女兒、女婿都在鐵路工作,每年除夕,都要喊上兩傢親傢才能坐滿一桌。今年除夕女兒女婿還是回不來,兒子孫曉村總算可以在傢吃飯瞭,不過年初一又要回去上班瞭。

△孫保華

孫老今年72歲,也是一名老鐵路工人,1968年參加工作後,就成為瞭一名隨車乘務員,負責車輛檢修。 每到一個站我就要下來給車輛做檢查,檢查轉向架、軸溫等等。火車的輪子和鐵軌gps車隊管理系統摩擦以後會發熱,容易斷裂,我的工作就是排查裂紋。

在十多年的時間裡,每年過年他都是在從南京到銅陵的火車上度過的。他解釋說,過去火車速度比較慢,設計構造的時速也才120公裡,實際行駛時速隻有六七十公裡,從南京到銅陵就要開始14到15個小時。

△孫保華指著當年工作時的照片

他回憶說,一般一列火車配備兩個檢修工人,兩個人要檢查整列火車。但是每次靠站火車一般隻停五六分鐘,最多10分鐘,有時候一列車都檢查不完。 像你說的電影裡的片段,根本來不及。

兒子孫曉村說,5歲之前他都沒有和父親一起過除夕的記憶。但是二十幾年後,他也成為瞭一名隨車乘務員,做著和父親一樣的工作,在春節時經歷著和父親一樣的孤獨。 2011年的時候,我隨車從南京開到烏魯木齊,來回要五天,路上經過的地方大多數是農村,晚上看到車窗外,很多人傢在放煙花和爆竹,心裡就很失落,特別想傢。

工具從錘子到點溫儀,兩代人見證中國鐵路發展

孫保華父子倆做的都是隨車乘務員,工作內容幾乎一致,但也有不同。孫老說,以前檢修時,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檢點錘和手電筒,判斷有沒有裂痕主要靠耳朵聽、眼睛看和手摸,幾乎是憑借經驗。

△孫保華當年的工作照

孫曉村說,上世紀90年代他從學校畢業時,學到的知識和父親當年的差不多,但他工作後的20年卻發生瞭巨大的變化。 現在我們還會帶錘子,但已經用不到瞭,主要用點gps車隊管理平台溫儀和紅外探測。現在路基上還裝有5T系統,列車開過就能迅速進行檢測。

孫老補充說,中國地域遼闊,火車從南開到北溫度差異大,在過去列車的部件很容易因為溫度差斷裂,導致脫軌,修理起來要十幾個小時。現在無論是車子的質量還是鋼材的質量都顯著提升瞭,配件斷裂很少發生。

如今的春運少瞭擁擠,多瞭舒適

父子倆說,在鐵路工作瞭幾十年,發現春運也越來越舒適瞭。孫老介紹說,過去鐵路是半軍事化的機構,春運的時候,要把平時的運行圖改成春圖,從各個部門把人調到客運部門,增開加班車。沒有客車車體,就用貨車車廂代替。 每個站月臺上人都很多,天寒地凍,等車特別辛苦。

△孫保華保留的老相片

到瞭上世紀90年代,用貨車代替客車的情況少瞭,但是車廂的環境依舊艱苦。沒有空調,車廂裡特別冷,隻好燒鍋爐,管子從座位下穿過,這樣才稍微暖一點。 人特別多,1995年我隨車從南京到廣州,車子剛到鎮江就掉客瞭,很多旅客有票,但是擠不上來。 孫曉村回憶說,那時候車廂裡坐滿瞭人,不隻是過道,就連行李架、座椅下面也都是人,廁所就在旁邊車廂都擠不過去。

他說,現在春運的列車上人雖然依舊多,但是過道能走人瞭,即便是普快車廂裡也都裝瞭空調,候車大廳也都又大又寬敞,環境舒適瞭不少,旅客回傢的速度也快瞭,gps車隊監控系統 以前南京到烏魯木齊來回要8天,現在已經縮短到瞭5天。
arrow
arrow

    aca042ce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