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電影還會火多久?

摘要: 國內影視業現在對熱門IP的關註和競爭空前,一方面也是因為IP電影的發展迅猛,票房的成功,更促進IP的熱度,不過一旦熱起來,那麼它的問題可能也就來瞭:目前這股IP風還會熱多久?




國內影視業現在對熱門IP的關註和競爭空前,一方面也是因為IP電影的發展迅猛,票房的成功,更促進IP的熱度,不過一旦熱起來,那麼它的問題可能也就來瞭:目前這股IP風還會熱多久?信報記者就此采訪瞭多位影視界業內人士,盡管他們對開發IP的看法不一,有人認為它已經成瞭噱頭,有人認為搶IP不夠理性,但他們也認為,IP熱還有望持續幾年。至於將來,影視業應該回歸到影視業的基本制作規則,以及在培育原創IP上找尋更好的出路。

西遊 成為各傢影視公司爭相開發的對象。

【行業現狀】 IP電影在迅猛增長

聽其言,觀其行 。國內影視行業IP喊聲震天,運作起來到底怎麼樣?我們來看數據。

2012年內地票房榜前20名影片中,有續集的 系列片 為15部,其中隻有2部內地電影,分別是年度票房冠軍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和第三名《畫皮2》。

2013年內地票房榜前20名影片中,有續集的14部,其中內地電影增加到4部,分別是年度冠軍《西遊降魔篇》、第五名《狄仁傑之神都龍王》、第九名《小時代》、第十八名《警察故事2013》。

2014年內地票房榜前20名影片中,有續集的15部,其中內地電影增加到6部,分別是年度亞軍《心花路放》、第三名《西遊記之大鬧天宮》、第八名《爸爸去哪兒》、第十三名《匆匆那年》、第十四名《澳門風雲》、第十五名《小時代3:刺金時代》。

2015年截至目前,內地票房榜前20名影片中,有續集的17部,其中內地電影增加到8部,分別是年度冠軍《捉妖記》、第三名《港囧》、第七名《煎餅俠》、第八名《澳門風雲2》、第九名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》、第十五名《九層妖塔》、第十九名《殺破狼2》、第二十名《戰狼》。

近四年來,年度票房前20名中,系列片占比不斷加大,而內地系列電影更是從2部增加到8部,占比從10%增長到40%。內地電影的IP 系列化 得到市場正面肯定。

據《中國電影產業報告2015》數據,2014年,共有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。其中,90部計劃拍成電視劇,24部計劃拍成電影,電視劇單集制作成本最高達500萬元。2015年,多個IP資源被深度開發,除瞭影視劇熱播之外,多個爆款遊戲台中清化糞池推薦也備受市場關註。特別是近期的《瑯琊榜》、《羋月傳》的火爆再次讓IP升溫。

【業內解讀】

影評人 泉的向日葵

段子手都在改做IP

關註IP本身無可厚非,電影本身是一個產業。把電影當項目操作,聯合多資源、多渠道開發和推廣,才能把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。但是,電影也是一門藝術,在關註IP的同時,也不能不重視劇作本身,買櫝還珠。目前電影界確實存在IP過熱的現象,似乎不談IP就過時瞭,甚至一首大熱的歌名都能賣出高價。而且連 段子手 都開始投入IP瞭。

據我瞭解,包括微博、豆瓣及 一個 平臺上部分寫短文的紅人,都成為做IP的資金爭搶的對象。像 一個 的短文寫手的文章改編影視權的報價都很高。還有微博上有些大V,也開始利用自己的人氣、資源,轉行開發電影項目。短期看來,IP市場一片繁榮大好,長期看來,這種浮躁不利於電台中通馬桶價錢影發展。

1905影業總經理 李伊

IP已成炒作的概念

今年炒得最熱的就是IP。雖然大傢現在都把IP這個詞掛在嘴邊,但其實在做的很多內容並不足以稱之為IP。反而好萊塢並沒有那麼強調IP,但他們卻創造瞭很多經得起推敲的成功的IP。問題在於,中國還沒有一個非常有規劃的體系去完成IP的運作。從 互聯網沖擊 到 大數據 到IP,這些都變成很多公司為瞭上市或融資,為瞭刺激市場、刺激股民而不斷炒作的概念。

華山論劍執行董事 宗珊

運營好IP更加重要

越是在市場瘋狂的情況下,圈內人越是要冷靜,一味地囤積IP沒有意義,買瞭100個IP什麼時候能拍完?影視創作的核心仍然是內容。不是所有的IP都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,即使適合,誰來改?誰來拍?這些沒能落實好以前,IP能否轉化成優秀的影視作品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。

現在人們似乎神化瞭IP,大傢都在搶IP,這其實不太理性。郭敬明的《小時代》,最初某公司買這個IP的時候隻用瞭100萬,現在據說已經飆升到兩千萬。從100萬到2000萬,這部電影的利潤空間還有多大?

過去沒有IP概念的時候,大傢依然喜歡拍名著,比如《三國》《水滸》《西遊》《紅樓》,這其實都是IP,考慮的都是IP的群眾基礎。但是IP能否成為好的電影,還需要很多前提條件。《大聖歸來》取得瞭9.56億元票房和很好的口碑,《西遊記》的IP確實起到瞭一些助推作用,但真正的原因還是制作團隊根據當代觀眾口味的再創造。無論是略顯頹廢的孫悟空,還是萌萌的小唐僧都比原作有很大的顛覆。英雄人物不再無所不能,而是有瞭現代人的失落失意,事業的低谷,年輕觀眾對這個IP更有好感和認同。

未來3至5年,對於優質IP資源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。但同時,行業會逐漸意識到,最重要的不是買IP,而是運營好IP。

信報記者 劉琿 劉穎



台中水肥清運
arrow
arrow

    aca042ce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